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信阳KTV招聘网 > 信阳热点资讯 > 信阳名言/句子 >  【评析】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九十五则手稿在援引《四库全书总目》

【评析】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九十五则手稿在援引《四库全书总目》

2022-10-07 07:05:27 发布 浏览 495 次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九十五则。手稿在援引《四库全书总目》后原文为:“然谓词格必卑于诗,余未敢信。”手稿原是就诗词尊卑问题发表感想,而在正式发表时则以“词必易于诗”替换“词格必卑于诗”一句,转而论诗词难易问题。盖《四库全书总目》之语确侧重于诗词难易之论,其间似无涉诗词之高下尊卑,故王国维将其评语调整如此。手稿此则结语原并称“唐季五代”,初刊本删去“唐季”,亦因为王国维对唐词一向评价不高,其论词史之有境界者,亦以“五代北宋”并称,故仅保留“五代”,以与相关理论彼此呼应也。

此则在引述与辨析中,探讨文体嬗变之规律,隐含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之观念。

陆游《花间集·跋》注意到晚唐五代词体渐盛,却正是诗体萎靡之时,所以提出了一时代文学创作“能此不能彼”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时代某一种新文体的兴盛,往往意味着旧文体的衰落。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诗人在某一种文体上的擅长也常常意味着在别的文体上的陌生。陆游虽然说“未易以理推也”,其实他的“能此不能彼”也已经大致地说出了这个“理”了。

《四库全书总目》对陆游跋文的辩驳,其实已经偏离了陆游的本意。以举重为例来说明写诗就好像能举七十斤的人来举一百斤的物体,故会感到吃力,而填词就好像只要举五十斤的东西,自然会很轻松,以此来说明诗难词易的道理。王国维一方面认为就举重本身而言,四库馆臣的说法堪称“甚辨”;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以此来说明诗词之难易轻重,就不免流于妄谈了。他援引陈子龙《王介人诗余序》分析宋代诗词兴替的原因来作为自己立说的依据。陈子龙认为宋词的成就之所以在宋诗之上,就在于宋人对诗歌的定位发生了问题,他们没有充分重视情感与诗歌的关系,将议论说理作为诗歌的本质,而将喜怒哀乐之情倾注到词体之中,所以“无意”中促成了宋词的发达。陈子龙以情感为本位来分析宋代诗词之不同,自蕴其理。但宋诗的议论化其实也是诗体发展的一种必然,也具有同样的文体意义。陈子龙在这方面过于拘于传统了,故其立说有欠通透之处。王国维并非专门探讨宋代诗词之高下,他只是择取陈子龙在诗词上坚持的情感本体论,来为自己的文体更替规律作一旁证而已。他将五代词的繁盛与宋词的繁盛相并而论,认为也体现了这一规律。就这一点而言,王国维的学理是自足的。

五四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 四言:即四言诗,是古代诗体的一种。句式主要以四字组成,也有少量杂言句式,上古歌谣及《周易》中的部分韵语,已初具四言诗的形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即是以四言体为主,杂有少量三、五、七、八、九言之句。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地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诗体,内容以描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为主,使用大量的楚地方言声韵,充满了多种艺术想象,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以及带有楚辞风格的作品汇编为《楚辞》一书。楚辞对汉赋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 五言:即五言诗,是古代诗体的一种。句式每句五个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五言诗可分为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等多种形态。

] 七言:即七言诗,是古代诗体的一种。每句以七字组成,也有少量杂言句式。秦汉时期的民间歌谣已有七言诗的雏形,唐代七言诗全面兴盛。七言诗主要包括七言古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等形态。

] 古诗:即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即格律诗)的一种诗歌文类,分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等多种形态,而以五言、七言为主。古诗最初得名大概始于魏晋时期,将此前无名氏所作的无题五言诗统称为“古诗”,即今之《古诗十九首》。律绝:即律诗与绝句,是近体诗的两种基本类型,主要分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格律、用韵要求严格。

四言诗的写法到了后来就成了套路,也就慢慢失去了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所谓文体的“敝”,然后楚辞就成为新的文体,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等楚辞也到了“敝”的境地,五言诗就兴起了。五言诗“敝”了,就会衍生出七言诗。古体诗“敝”了,律诗和绝句也就产生了。律诗、绝句“敝”了,词体就出现了。总体上来说,一种文体流行的时间久了,参与这种文体写作的人也就多了,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些写作的基本套路。即便是天赋过人的人也难以在这种文体中写出新意,所以只能换用别的文体来表达,以解除在旧的文体中的种种束缚。所有的文体之所以会始盛终衰,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泛泛地说后来的文学比不上以前的文学,我不会相信。但就某一种文体来说,则这种“后不如前”的说法却是确定无疑的。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一二五则,也是手稿的最后一则,从内容上而言,带有总结文体演变、兴替规律的意味。手稿与初刊本文字虽略有差异,但基本无涉理论方向的调整。惟初刊本中“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句,手稿原文是:“遁而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情。”手稿是从“他体”的角度来言说发表思想感情的问题,而初刊本则从“他体”与“自成习套”之已“敝”之体的关系中来论说。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