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万物都归附于它它却不当万物的主宰可以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万物都归附于它,它却不当万物的主宰,可以说真是很伟大。王弼注云:“万物皆归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为小,故复可名于大矣。”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原王注本作“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此据汉简帛本改,意为圣人之所以能成就伟大,是因为他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成为真正的伟大。自为大,自以为伟大。王弼注云:“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
大道像江河泛滥,汹涌澎湃无边无缘。万物依它而生,它从不推脱责任;大功告成,却不求取美名;护养着万物,却不充当它们的主人。它从没有任何欲望,可以说是很渺小;万物都归附于它,它却不当万物的主宰,可以说真是很伟大。所以圣人之所以能成就伟大,是因为他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成为真正的伟大。
三十五章
本章阐说道的作用和人们对道的依归,赞美道能给民众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大象”即大道,蒋锡昌在《老子校诂》中说:“‘大象’即指大道而言。盖以道有法象,可为人君之法则,故谓大道为‘大象’也。四十一章‘大象无形’,言大道无形也。‘执大道,天下往’,谓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归往也’。河上公注:‘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物移心归往之也。’”这一解释是比较准确的。关于“乐与饵,过客止”两句,蒋锡昌认为指的是在十二章中老子写到的“‘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乐’即五音,‘饵’即五味。此言五音与五味,虽使过客止而贪之,然其结果必至耳聋口爽,故终不若守道之可以久也。此谊须与十二章及下文合看,方能全明”。而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则认为:“仁义礼法之治有如‘乐与饵’,不如行守自然无为的大‘道’——虽然无形无迹,但能使人民平居安泰。”这属联想发挥,可备一说。后四句是对道的描述,它“淡乎无味”,又“不足见”、“不足闻”,但是其作用却极大——“不足既”,用也用不完。读此章,仿佛使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年前,在聆听老子这位布道者满含深情的歌唱。《老子》八十一章,十分注意用韵,在古代,它应当是考虑适合于吟唱的,为的是便于传播,这就是《老子》所以选用韵文的体式,来宣传其哲理的原因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执大象,天下往:谁奉行了大道,天下都会来归附。执大象,指奉行大道。执,执守,奉行。大象,代指道,道是“大象无形”(四十一章)的,是“无象之象”。王弼注云:“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河上公注云:“‘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成玄英云:“大象,犹大道之法象也。”(《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林希逸云:“大象者,无象之象也。”(《老子口义》)
往而不害,安平太:相互不会伤害,安静而又和睦。安平太,平静而祥和。安,于是。太,同“泰”,安宁。王弼注云:“无形无识,不偏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蒋锡昌云:“奚侗云:‘安宁、平和、通泰皆申言不害谊。’训‘安’为安宁,非是。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云:‘安,自繇;平,平等;太,合群也。’以今人人所习用之新名词,强合之老子,更非。”(《老子校诂》)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音乐、美食的感官诱惑,会让人停下求道的脚步。传道的各种表述,又那样平淡无奇,想看看不到,想听听不清,它的用途却无穷无尽。饵,美食。不足,不能。既,尽,完。不足既,简帛本均作“不可既”,与“不足既”意同。王弼注云:“言道之深大。人闻道之言,乃更不如乐与饵,应时感悦人心也。乐与饵则能令过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视之不足见,则不足以悦其目;听之不足闻,则不足以娱其耳;若无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穷极也。”裘锡圭云:“简文本句与他本(包括帛书本)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即开头无‘用之’二字(今本有的无‘之’字),而有‘而’字。这也许合乎《老子》原貌。‘不可既’指道之内蕴不可穷尽。”(《郭店<老子>初探》)
- 如何科学有效地规划时间,准备自己的校招呢?[图]
- 工程监理是做什么的[图]
- 刚入职是一种这样的体验:没有安全感[图]
- 面试官问“为什么要录取你”,该怎么答[图]
- 早期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及方向是怎么样的?[图]
- 犯了这个错误,高薪就没戏了![图]
- 为什么不能跟同事们透露自己想离职的打算?[图]
- 新媒体运营面试相关知识[图]
- 如何根据简历预测自己的面试问题[图]
- 有关思念对方的伤感句子[图]